2012年起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兼并重組趨勢不可避免!
目前我國中小型電線電纜企業已達7000多家。這些企業由于缺乏研發能力,大部分企業在低端產品上做文章。2012年起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兼并重組趨勢不可避免!因此,產品價格就成為眾多中小企業的競爭法寶。由于電線電纜是典型的料重、工輕的行業,原材料的價格占總成本的70%~80%。因此,原材料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電線電纜產品的質量。小企業之所以能提供超低價的產品,無非是在原材料上做文章,產品的質量可想而知。
目前,電纜行業的格局已發生明顯變化,眾多小企業被迫紛紛下馬,國有企業由于體制的弊端和過重的歷史包袱,逐步退居二線,民營企業已成為電線電纜行業的主角。近年來,我國新建數以千萬公里的國家電力和通信網絡,從中心大都市延伸至偏遠的小山村,因此,對電纜的需求是巨大的。專家指出,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使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生產能力遠高于需求,設備利用率僅為30%~40%。
電線電纜行業重復投資、盲目跟風現象十分嚴重,如城鄉電網改造時,不少企業生產架空導線、交聯電纜;重視發展高新技術產品時,又有不少企業大力生產高壓交聯電力電纜和光纜;目前許多企業又涌向汽車電纜。這些不顧條件,一哄而上的現象,造成了部分產品供過于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后果。
從優化行業結構和規范競爭秩序的角度來說,線纜業并購重組是不可避免的一種趨勢。企業亟需通過并購重組來增強各方面實力、提升競爭力來應對行業發展需求以及適應環境的變化。并購與重組已成成為電線電纜行業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國內問題重重
中國電線電纜并購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在國內。首先是因為優質線纜企業較少。中國現在雖已是世界第一大電線電纜生產國,但是并算不上一個強國,中小線纜企業占比較大。并購重組是一個資源整合的過程。面對沒有技術、沒有品牌、沒有優秀管理,僅僅有產量的企業,何談吸引?其次是企業的態度“放不開”。很多企業現在面臨二代接班人的問題,由于對兼并重組的認識不深刻,或者說沒有大的角度考慮到重組對自身、對行業的提升和優化。他們更愿意將自己畢生經營的產業傳給自己的下一代,而不愿意被外人“取代”。
此外,中國電線電纜行業信息化建設不足,信息不透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收購前對于目標公司的了解十分重要,了解的途徑一般是通過專業公司的摸底調查,有的企業會有專門的對外信息,而不是完全真實的。除此之外的普通信息,更是公開得少之又少。公眾缺乏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這給國內線纜業的并購造成一定困擾。
國外電線電纜行業競爭情況日益復雜
有人認為,現在國外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歐債危機,美元貶值。按照“牛市融資、熊市并購”的邏輯,現在就是并購的最佳時機,尤其是到海外并購,將可以大省一筆。殊不知,一不小心就會掉進盲目的陷阱。
2011年,中國鑫茂集團放棄以10億歐元收購荷蘭電纜巨頭特雷卡的事件向我們表明中國電纜企業想要憑借資本實力進行海外收購不怎么靠譜。其原因除了以投資引進技術、品牌等收購模式的問題外,還涉及到中國國外的政治、經濟等方面。
首先是對外部經濟環境了解十分有限,而這對做出海外投資決策至關重要。中國企業與國際市場打交道,主要是通過貿易渠道。其次是不了解當地的政治社會生態,辨不清行動的路徑。作為敏感領域,到美國投資需要政府部門認可。如果不熟悉當地的政治生態,既不明白關鍵人物是誰,也不清楚該如何游說。
另一個因素就是因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留下的不靠譜印象。在最近的一樁案例中,加拿大排氣歧管制造商威斯卡特工業公司表示,它與中國四川博宏實業有限公司的諒解備忘錄(MOU)于2011年12月31日“自動”終止,因為博宏仍然沒有從其預期的融資銀行、政府控制的中國開發銀行獲得融資承諾書。
放眼未來,中國電線電纜行業未來仍需努力
通往光明的方向往往伴隨著曲折的道路。既然并購重組是電線電纜行業必走之路,那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深入了解重組學問,借鑒前人寶貴經驗。去收購也好,被兼并也罷,如果掌握了整合資源的并購之道,企業必將獲得意想不到的重生,行業也必將迎來破繭成蝶的蛻變。
濟南金山電線電纜編輯轉發!